國聯研究院動力電池性能測試評價班組自2016年正式運行,主要開展電池熱安全測試評價與分析、電池耐久性評價與失效分析等測試服務與技術研究工作。截止到目前,現有人員10名,設備二百多臺,年產值近千萬,檢測服務水平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推進體系化建設,規范班組管理。2016-2017年,班組按質量體系建設和5S管理要求,從設備、人員、環境等方面入手,逐漸規范班組的實驗室管理,比如,制定了實驗室管理制度、值班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等實驗室規章制度,建立了實驗室設備日常巡檢臺賬,通過不同顏色線條標識規范了實驗室資產的擺放地點等。通過以上措施,保障了檢測工作及時性、準確性,提高了班組運行效率。2018年,鑒于檢測業務量不斷增加,公司領導高度關注班組業務發展,啟動了實驗室擴建工程,并于當年完成了擴建工作。
筑牢自我提升理念,保障檢測服務水平。2019年,班組進一步完善了國標檢測項目管理,并積極推進擴展法規性檢測能力建設工作,取得了強檢/CNAS/CMA的檢測資質。考慮現有電池檢測方法與電池實際應用評價存在差距的現狀,班組以解決行業共性的關鍵問題為切入點,搭建了電池熱安全測試,電池耐久性等一系列電池應用評價與分析平臺,查閱日本、美國等國家的電池測試規范,做了大量的驗證試驗,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電池測試驗證標準規范,拓展了班組檢測業務范圍,為行業檢測標準的規范化提供重要參考。同時,通過班組例會、員工培訓等方式,轉變班組檢測思維方式,從關注 “完成檢測任務”轉變為“精益求精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為了提高檢測技術水平,班組積極開展檢測數據準確性、可重復性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試驗,為動力電池檢測標準的更新換代奠定基礎。比如,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其材料熱穩定性相對較差,性能受環境溫度的影響較大,放置于波動度為±0.5℃、均勻度為±2℃以內的環境箱內,不同位置的擺放仍會帶來電池平行樣品的容量偏差(≦2%左右)。為了保障測試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班組長云鳳玲將熱特性的理論基礎應用于實踐中,提出用換熱系數評價不同位置的溫度效果差異,并組建以栗敬敬為主的測試小組和以劉施陽為主的計算小組,針對實驗室不同類型的環境箱,根據風道、風速、風向剪裁合適的絕緣墊板,重新設計樣品擺放位置,將電池平行樣品的容量差異控制在1%以內,并以此成果申報專利一項。
探索管理新模式,激發全員創新潛能。經過多年的建設積累,動力電池性能測試評價班組逐漸成長為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電池技術專業人才隊伍。為了將員工的創新能力和個人成長與班組的發展密切結合,班組一直在探索一種新的檢測班組管理模式:成員在完成崗位要求的檢測服務型工作的基礎上,同時作為班組攻關項目組成員,承擔檢測技術開發、檢測評價方法研究等創新型工作任務。創新型任務一般由博士帶頭組織檢測技術攻關,班組其他成員在項目組分工合作,承擔測試驗證過程工作,通過分析檢測電池特性,獲得理論測算結果,通過大量實驗得以驗證,并得出客戶研發設計參數,為客戶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這種檢測業務與創新工作雙向并行,雙向促進的管理模式,激發員工的創新思維,提升員工成就感,促進了班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2020年,公司黨委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模式,開展了“黨員突擊隊和黨員先鋒崗”主題實踐活動。動力電池性能測試評價班組作為“超乎檢測”突擊隊的重要組成,借助本次主題活動,探索并初步形成班組團隊建設模式:發揮班組黨員先鋒示范作用,加班加點完成各項任務;博士牽頭制定項目技術方案,全員參與共同攻關檢測技術難點;組織班組員工生日會等暖心活動,凝聚人心,形成一只勇于擔當、能打硬仗、團結協作、相互關愛的檢測隊伍。
跟蹤市場需求,以技術創新促發展。在長期與電池生產企業、上游車企的溝通過程中,班組發現客戶十分關注用于熱管理設計的電池熱物性參數——導熱系數,但是,目前沒有快速準確的檢測手段。班組長云鳳玲獲知這個情況后,積極組織項目攻關,設置以劉施陽為主的試驗開發小組,以云鳳玲為主的理論計算小組,開展導熱系數測量方法研究工作。目前,電池的導熱系數主要依據電池組成設計參數的分項導熱系數的加權計算獲得,但是電池的設計參數對應用客戶來說一般都是未知的,如何快速測試獲得電池的導熱系數對于電池實際應用意義重大。班組集思廣益,廣泛搜尋資料,包括國內外專利、文章等相關資料,大膽設計實驗,與創新事業部合作,制備多款不同體系電池,采用理論計算模擬數據,與設計的導熱系數測量實驗數據進行對比驗證的方式,開展檢測方法研究工作。通過班組成員近一個月加班加點的努力試驗,嚴謹求證,終于摸索出一種快速實現導熱系數測量的方法,該方法實測數據與理論計算數據偏差在3%~5%,圓滿達成預期目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班組積極將研發成果推廣應用,已經服務電池企業和車企客戶6家,獲得一致專業好評。目前,該創新成果撰寫國內發明專利2篇、PCT國際專利1篇。
這是創新工作促進檢測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的事例之一,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一種鋰離子電池在環境箱內散熱均勻性的測試方法,一種實現鋰離子電池充放電最大允許功率快速測量的方法、一種鋰離子電池可逆鋰消耗量的評價方法等。隨著班組的發展,這樣的創新成果會越來越多。
雖然班組在近幾年的建設發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在當前檢測機構多、市場份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實現檢測服務與創新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打造一支國聯特色的動力電池檢測技術服務團隊,滿足并設計客戶和市場需求,還將是班組持續探索的課題和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