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工人日報》頭版刊登《唱響新時代產業工人之歌—技術工人眼中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報道了有研集團高級技師程軍依托黃小衛院士工作站和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的“站室聯盟”不斷成長成才的故事,展現了有研人70年來“技能強國 創新有我”的報國情懷。
唱響新時代產業工人之歌
——技術工人眼中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2017年的春天,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拉開帷幕,致力于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在生產一線、工廠車間忙碌著的產業工人迎來了職業發展的春天。
改革啟動5年來,被改變的不僅是他們。最新統計顯示,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獲得蓬勃發展,技能勞動者已經超過2億人,占就業人口總量的26%;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0%。
產業工人的命運與國家發展緊緊連接在一起。他們在各行各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通過勞動實現價值、創造幸福。
技能強國,創新有我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上,有一批技術工人成為打破制約我國科技發展“卡脖子”難題的重要力量,其中就有有研稀土的高級技師程軍。
上世紀90年代,程軍進入有研科技集團所屬的有研稀土當一名操作工,第一個崗位是負責金屬釤生產。當時,年輕的他驚異于老師傅們能把白色粉末變成亮晶晶的金屬物品,渴望掌握一項技能,成為“魔法師”一樣的技能達人。
從事稀土火法冶金工作20多年,程軍先后輾轉了金屬釤、還原、高純、靶材等多個崗位,參與了2000年后有研稀土金屬部門幾乎所有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工作。多年的經驗積累,讓程軍擁有了一雙“火眼金睛”:通過肉眼可以辨別火法冶金時的溫度變化,從而拿捏澆鑄的最佳時機。
2017年6月19日,程軍在公司公眾號上看到了一則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從5個方面,提出25條改革舉措,涉及產業工人思想引領、技能提升、作用發揮、支撐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為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3年后,程軍成為有研稀土高純稀土金屬材料創新工作室的首位主任,團隊共有14名成員,除11名高級技師和技師外,還有3名碩士及以上學歷科研人員。他們的任務是負責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和成果孵化。
這一年,程軍的創新工作室與黃小衛院士工作站搬入同一個基地。地理位置的靠近,也催生了一個新的想法:建立院士工作站與創新工作室聯盟。該聯盟聚焦“卡脖子”領域和技術,結合院士工作站的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工作室的精湛操作技術,實現產學研結合發展,形成科研支撐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這也是企業落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任務的一項具體舉措。
成立“站室聯盟”的消息讓程軍激動了好多天,“能夠同稀土冶金與材料領域專家、有研集團首席科學家合作,讓我們擁有了更高的舞臺,把自己的價值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從對項目把關定向,到提供方案思路和原材料;從交流研討、培育新人,到協同突破關鍵技術,“站室聯盟”的運行日漸成熟。2020年至今,在院士工作站的幫助和推動下,程軍帶領團隊取得了一系列技術成果。其中,稀土靶材技術開發項目最令他們自豪。
稀土金屬靶材作為濺射薄膜材料,廣泛應用于平面顯示、5G通訊、交通運輸等諸多領域,相當于為基材穿了一層耐受極端環境、服役性能大幅提升的外衣,但很長時間里,這種產品及應用在我國一直處于空白。程軍在研發人員協助下,帶領團隊用了1年多時間,經歷了30多次試驗,突破了鑄造、變形、后處理、綁定等技術,成功開發多規格平面靶材、大尺寸旋轉靶,其絕對純度達到4N級水平,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大幅提高了我國靶材的核心競爭力。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5年來,一大批“能工巧匠”成為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全國總工會分三批共命名了297家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目前,創建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8.2萬家,并探索創建了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
“我希望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掌握新技能、新知識的機會,有能力突破更多技術壁壘,讓國家在關鍵技術上不再受制于人。”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