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有色金屬行業是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重金屬污染排放量占全國重金屬污染排放量的40%以上。重金屬不僅污染水體、農田,還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對重金屬污染治理需求迫切,市場對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需求旺盛。
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品質有色金屬綠色特種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原生物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致力于有色金屬資源的綠色低碳技術開發,在2005年成立之初,技術委員會主任王淀佐院士將生物冶金和生物修復作為實驗室的兩個重要方向,希望實驗室利用生物技術解決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問題。從此,利用生物技術解決有色金屬行業重金屬污染治理難題便成為土壤修復團隊的初心。2019年,中國有研整合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領域力量成立有研資環院,更加堅定了團隊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初心。
恒心
近20年來,土壤修復團隊針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帶來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環保部公益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地方省市等項目的支持下,先后分離了硫酸鹽還原菌、鐵還原菌、脲酶菌等重金屬固化修復微生物,創新拓展生物冶金逆過程,開發了重金屬污染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技術,完成國內首個尾礦庫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工程和國內首個重金屬冶煉渣堆場微生物原位成礦風險管控工程,大幅降低了有色金屬礦冶集中區重金屬污染治理成本,為保障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拓展開發了脆弱生態環境微生物增肥及生態修復技術,解決了營養貧瘠,持水能力差致使植物難以生長的難題。
圖 1 有色金屬礦山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應用
技術開發有成功的喜悅,也有過程的艱辛。團隊成員在廣西深山采集樣品時,冒著近40℃的高溫,穿著長衣長褲,衣服從頭到尾都是濕的,身上多處濕疹。有一天不慎掉入水中,上岸后衣服全是泥巴,只能換上隨身攜帶的短袖和短褲,結果采集一個樣品的工夫就被蚊子咬了140多個包。即使這樣,團隊成員也咬牙堅持了下來。他們堅信只有持之以恒才會取得突破,才能解決重金屬污染的難題。
這些年來,土壤修復團隊見證了自己培養的微生物在尾礦庫、裸露采石礦山、煤礦排土場、鹽堿地等地方生長起來,光禿禿的地方長起了綠油油的植被,環境變好了,付出也值得了。目前,土壤修復團隊正在推動生物修復技術在銅礦渣、鉛鋅礦渣、紅土鎳礦渣、鈾礦尾渣庫、鉻渣、煤矸石等污染治理方面的應用,持續為重金屬污染治理奮斗。
決心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重大戰略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國鹽堿地面積大約1億公頃,是增加耕地面積的重要來源。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發揮生物修復技術在第二應用場景的優勢,土壤修復團隊審時度勢將鹽堿地治理項目作為新的突破口。2022年4月,在新冠疫情極其嚴重,公共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團隊成員連夜自駕16小時1300余公里抵達黑龍江杜蒙縣。在鹽堿地現場勘查過程中,因道路泥濘,車輛無法進入,團隊成員徒步完成7萬畝鹽堿地的現場勘查和初調樣品采集工作。2023年3月30日,第一期1萬畝鹽堿地治理項目完成合同簽署,為國家鹽堿地治理提供有研方案。
圖 2 前期工程建設
該項目完成后,有研資環院將在杜蒙縣開展第二期3萬畝鹽堿地的治理,并積極在黑龍江省內12縣及黃河流域等有鹽堿地的省份進行推廣,為守好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貢獻有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