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中國證券報》20日刊發文章《改革取得新成效 央企高質量發展奮楫爭先》。文章稱,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部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要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這場為期三年的改革大考即將“響鈴收卷”。作為國民經濟“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央企,一份份彰顯高質量發展的“答卷”陸續交出。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改革成效不斷顯現,央企尤其是上市央企,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激勵機制更趨健全、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發展能力和企業價值逐漸凸顯。
市場化改革破浪前行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步入收官期,多家央企宣布已完成三年行動主體任務,陸續交出的改革答卷顯示,央企在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
(資料圖,新華社發)
一方面,三項制度改革實現大范圍破冰破局。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組織部(人力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集團管理人員退出比例、員工市場化率實現較大幅度提升,中基層領導人員退出比例創歷史新高,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26%。
另一方面,重組整合、混改上市等市場化改革破浪前行。在中國兵器裝備集團,4戶企業完成混改試點任務。旗下長安新能源、中光學、新諾機器人分別引入非公有資本;華強科技完成科創板首發上市,成為央企軍工集團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新興際華集團提出“531”產業布局結構,推動所屬企業專業化整合,調整涉及二級公司10家、三級企業50余家,劃轉托管戶數占集團所屬企業總量的四分之一,是集團2006年以來改革力度最大、涉及范圍最廣、調整幅度最深的一次改革。
管資本改革同步縱深推進。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立足基礎和優勢,用好在股權投資、資本運作等方面的經驗,積極參與央企專業化整合,發揮基金優勢,推動優化產業鏈資源配置,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初,各中央企業和各地改革工作臺賬完成率均超過98%。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構了央企的制度體系和市場體系,重塑了央企的組織架構和組織規則,大大提高了央企履行重要使命的能力。”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認為,此輪改革提高了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借力資本市場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沖刺收官。作為上市公司改革發展的主陣地,央企正積極借力資本市場促進價值提升與實現。
以并購重組為例,知本咨詢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以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實施重大并購重組事件34起,同比增長206%。IPO方面,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共18家央企控股公司實現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259億元。
“央企上市公司進一步加大了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力度,發展勢頭強勁。今年新登陸資本市場的央企上市公司結構得到大幅度優化,硬科技特征進一步凸顯。”知本咨詢公司合伙人常硯軍說。
在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看來,通過推動央企上市公司兼并重組,可從根本上減少重復投資和同質化競爭,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央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同時,央企控股企業赴科創板上市具備諸多優勢,未來會進一步用好資本市場工具和上市公司平臺,加快打通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渠道。
“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將成為央企改革和發展的新趨勢。”宋向清補充說,未來央企上市公司將加大資本運作,加大創新投入,改善盈利能力,在提升內在價值的同時實現市值的同步提升。
業績市值雙升
伴隨改革縱深推進,央企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與市值實現雙提升,抗風險能力和中長期價值也更加受到市場機構的關注。
中上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央企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13.55萬億元,利潤總額合計1.17萬億元,上市公司在央企中的基本盤作用不斷凸顯。截至2022年8月,央企上市公司總市值合計17.27萬億元。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認為,通過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央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杠桿率下降、激勵機制更為健全、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長期投資價值凸顯。“短期看,央企逆周期屬性明顯、估值性價比高、高股息率優勢顯著。”張夏說。
東方證券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提到,當前央企上市公司整體股息率高于3.7%,擁有更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中證中央企業綜合指數的市盈率已接近10年來的低點。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整體分紅超過6800億元,占同期全部A股上市公司分紅總額的比重約45%。